情人節當天,看見校長友人發表了自彈自唱自家譜曲的《鵲橋仙.纖雲弄巧》,海牛這才省起已有數月沒做古詩詞譜曲的練習了,且就順手把這詞也譜一個海牛的版本看看。
詞:秦觀
曲:海牛纖雲弄巧 飛星傳恨
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
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 佳期如夢
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
又豈在朝朝暮暮
情人節當天,看見校長友人發表了自彈自唱自家譜曲的《鵲橋仙.纖雲弄巧》,海牛這才省起已有數月沒做古詩詞譜曲的練習了,且就順手把這詞也譜一個海牛的版本看看。
詞:秦觀
曲:海牛纖雲弄巧 飛星傳恨
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
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 佳期如夢
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
又豈在朝朝暮暮
聖經裡,傳道者言:「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上帝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裏。然而上帝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基督信徒如何在野徑雲俱黑的當下,繼續點燃那獨明的孤舟漁火呢?明春那天上的耶路撒冷城自有繁花開遍,只好靜待破曉,深信靈風仍在悄悄地拂送著潤物的天澤。
詞:杜甫
曲:海牛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
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
今常有人非議不應在西方鬼節萬聖夜狂歡,其實清代也有詩人題詩嘆問中元盂蘭節應否在門首貼上紅箋更來肉山酒海贈慶;話到底,究竟中元節起首時是否有鬼節的元素?盂蘭是否最古的古意?
詞:王凱泰
曲:海牛道場普渡妥幽魂
原有盂蘭古意存
卻怪紅箋貼門首
肉山酒海慶中元
好一段時間沒有寫新的曲詞,端午快到,且把舊作《菩薩蠻.歸鴻聲斷殘雲碧》一曲拿來改一改,譜作顧太清的《菩薩蠻.端午日詠盆中菊》之曲。
詞:顧太清
曲:海牛薰風殿閣櫻桃節
碧紗窗下沉檀爇
小扇引微涼
悠悠夏日長
野人知趣甚
不向炎涼問
老圃好栽培
菊花五月開
忘我最樂,只因我孤苦甚。
詞:李白
曲:海牛三月咸陽城 千花晝如錦
誰能春獨愁 對此徑須飲
窮通與修短 造化夙所稟
一樽齊死生 萬事固難審
醉後失天地 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 此樂最為甚
友人近日譜唱了納蘭的這首詞,彈唱得蠻有現代感的;我也草草的來做一個,但鄙人能力有限,不懂彈,唱也不佳,譜的也是陳腔舊調兒,跟友人做的是截然不同的一個版本。
究竟納蘭這首詞是真寫為情所傷一女子,抑或是藉詞柬友呢?我不懂,於是搞搞嘢,找來關公和張飛兩位金蘭兄弟的手辦公仔做YouTube的背景圖,你說是斷背也好,是背約也好…
詞:納蘭性德
曲:海牛人生若只如初見
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
卻道故心人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
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
比翼連枝當日願
這一首的旋律其實寫好了好一段日子,卻一直沒有「埋尾」,終於從抽屜底把它翻出來勉強搞完它。
詞:李白
曲:海牛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去年中把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譜成了曲;近日在友人臉書帖子上讀到張仲宇的這一首《如夢令.秋懷》,想到不如修改一下旋律,譜成另一曲也好…
詞:張仲宇
曲:海牛送過雕梁舊燕
聽到妝樓新雁
菊訊一何遲
倒盡清樽誰伴
魂斷 魂斷
人與暮雲俱遠
多月來沒做古詩詞譜曲的練習,今早友人在臉書出貼貼了白居易的一首五言律詩,配上一幀在墓地拍的照片,但見當中一棵大樹像是被雷擊從中劈開了兩半似的…雖然仍有差不多兩個月才是驚蟄,還是把這首關於這節氣的詩譜成曲,又留言問友人借用了他的圖片,整成了這條片。
詞:白居易
曲:海牛瘴地風霜早
溫天氣候催
窮冬不見雪
正月已聞雷
震蟄蟲蛇出
驚枯草木開
空餘客方寸
依舊似寒灰
「春晚」不是春節晚會,而是李清照的一首詞,更是一首歎息「物是人非」、「欲語淚先流」的詞,那許多的愁壓根兒地跟春節晚會的節慶頌歌大相逕庭。
詞:李清照
曲:海牛風住塵香花已盡 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 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 載不動許多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