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理風雲

《風雲II》電影開畫取得不錯成績,但不少影評都說它過份側重視覺特效,而劇情單薄,尤其女角方面發揮有限,不及上集的舒淇搶鏡。今明兩天有一大堆猛片新上畫,不知《風雲II》能否保住票房。

海牛還未有機會觀看片子,究竟導演把原著漫畫改成怎生模樣,作為《天下畫集》的長期讀者,有點期望,有點關注。

《風雲》的故事,在漫畫界確是異數,它對香港社會文化的影響力雖未達至金庸武俠小說那種級數,但已非其他一眾武俠小說或漫畫可比。「麒麟臂」、「絕世好x」這些連未看過此漫畫或電影的普羅大眾也常掛口邊的辭彙,就是出自《風雲》故事。一句「成也風雲,敗也風雲」可能要比其史實原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更讓年青人記得。

今次電影改編的是二十年前原著漫畫裡的故事,若不上網重溫,具體情節其實早已印象模糊。內子看過廣告片,問我為何鄭伊健所飾的聶風雙目發紅,臉面猙獰,我解釋是因其為戰強敵,決心入魔,小兒就問我什麼是入魔?為何要入魔?我已答不上口。說到底,《風雲》原著是一個跨越二十年的創作,其情節脈絡和人物關係錯綜複雜,我想有時可能連主筆的馬榮成也未必說得清,有些二十年前的伏筆,到今天仍是個謎。要把佈局這樣龐大的故事改拍成電影,細節的取捨在所難免,據我所知,今次電影裡就不見了破軍和劍晨兩個關鍵人物了。

至於女角的戲份,正是整個《風雲》故事裡的缺憾。看金庸小說,武打固然是重點,但更不可或缺的是情,尤其男女之情,這也是金庸小說以武談情的成功之處。但《風雲》因為漫畫本身講求畫面的精采絢爛,寫「打」比寫「情」就更能達到效果,故此女角往往成為犧牲品。二十年下來,故事裡的女角,一個個的死掉,而且多是死得好慘,孔慈、幽若、紫凝、楚楚、白伶、神母、雪子……最新「殉難」的便有電影裡阿Sa所飾的第二夢……

潘國森師兄撰文修理金庸,挑小說裡的錯漏,有沒《天下畫集》的讀者修理風雲呢?(當然查馬二人在文化界的地位不能同日而語喇!)

3 thoughts on “修理風雲

  1. 什麼是入魔?為何要入魔?老實講真是很難向小朋友解釋。在金庸武俠小說裏,只有練功走火才會入魔,例如《飛狐外傳》的姬老三,但從不會有像漫畫《風雲》或梁羽生的《雲海玉弓緣》,將入魔解作為另一種修煉武道的途徑,且功力更不遜任何名門正宗,例如金世遺最終便能正邪合一,成為武林第一人。

    不過撇開武功修為來說,金庸其實也有寫入魔(和得道),只不過他是運用在人物描寫上,就像在《天龍八部》出場的大輪名王鳩摩智,雖身在佛門,卻貢高自慢,貪、嗔、痴三毒,無一得免,然而戲劇性在枯井污泥處,被段譽吸去全身功力,從而得着解脫,便是一例。

    用文字將角色刻劃得亦正亦邪,本就是金庸的拿手好戲,相對《風雲》,側重點可能在於「打」的層次,故入魔如何能提升功力便是賣點,相信這和漫畫的性質有關,因為漫畫本身就是以構圖去吸引讀者,儘管情節要有,但很難做到長篇大論去描寫人物。所以掉返轉來說,金庸的小說就算「讀」得有幾吸引,一到漫畫版就差咁截,事關少了想象空間,即使洪七公能「打」出「降龍十八掌」會有幾條猛龍在旁邊遊來遊去,也只能做到此等境界而已。

    所以對《風雲》公平點,便要談談它的故事。數年前我上網看《風雲》(文字版而非漫畫),雖然有些情節重覆,文字精煉也難和金庸並肩,不過也相當好看,起碼我覺得步驚雲個名都起得好型,入面那句「成也風雲,敗也風雲」固然經典,但「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亦會令人時常掛在口邊,加上幫會盛衰,兩代情仇等本就是武俠小說重要的創作元素,故很具吸引力。有時我會想,若此故事的大綱草擬好,交由金庸續寫,會不會更上一層樓(我想他起碼會加多一點女角的描繪)。又或此故事交給古龍,他又會否結合他「小李飛刀」的風格?(即聶風和步驚雲都有李尋歡的鬱鬱影子)

  2. 風雲的劇情走入死胡同,與中華英雄一樣,在於不肯放棄。最應該散場了。這與黃玉郎將龍虎門畫到濫、爛是同一個思維。

    將來在《文匯報》的《琴台客聚》談談吧。

發佈回覆給「海牛」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