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有權柄的,人人要順服

羅馬書13:1難嗎?很難。

難在解釋嗎?不是。

難在實踐嗎?是有點難。

那難在什麼?難在叫人做的,自己不做,所以很難聽,比粗口更難聽。

或許你會說:不是耶,那些大教會大牧者,一個二個都很順服政權哩。

要知道他們那不是順服,那叫做歸順,他們早已成了建制的一部份、權力架構裡在上者的一分子。

羅13:1說的是「人人」要順服,即是說,教會並其中的領袖們,也當在權位關係上成為在下順服者,與普羅的無權者、受欺壓者認同看齊,那才是精義所在。

保羅,加上彼得,不是叫人順服政權,然後自己在建制裡步步高陞;他們是順服以至殉道。

然而這明顯不是今日的景況。

所以,羅馬書13:1很難。

聖化聖樂?

按公理堂傳統,九月份是聖樂月。每年此時,例必引發我在聖樂這課題上多多的思想。

若我們認同聖經裡的詩篇是由希伯來人的文士把不同年代的詩歌編輯整理而來,而每首詩歌的寫作都有著其獨特的背景/處境,要更深的體會和明白詩人的詩意並欣賞或投入當中,我們便不能抽離這些背景和處境,只一味強調上帝的話語是永恆的真理云云。換句話說,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處境裡有著不同的詩人,他們同受聖靈所感,以詩歌道出他們在其時其地對上帝的經歷和情感,讓當代人和現代人同蒙造就。我們可能在云云各篇詩歌中有所偏好,但斷不會說摩西的詩篇九十篇比大衛的詩篇五十一篇更有份量又或是一一九這最長的一篇比一一七這短詩更能造就人吧?

相對於今天華人教會裡,可悲的是,有不少所謂「聖樂人」對當代音樂抱著極之抗拒的態度,以為只有那些經過千錘百鍊的古典樂曲才算是聖樂,帶有流行音樂元素的新詩甚至被歸類為毒素,對信徒和教會都有害無益云云。此等人有些甚至是神學院裡的學者,把他們那食古不化(其實是謬誤)的觀念,在學院裡當真理作講論,直接或間接地窒礙了本地教會不少的發展(不只是聖樂敬拜方面)。他們愛拿著某部份寫作得較粗疏的新詩加以鞭撻,指其比起古典金曲,無論在音樂上或歌詞的表達上都不夠豐富,並可能在真理上有所偏差。結論是,這些當代的新詩充其量只能在個人靈修或團契小組中唱唱無妨,卻不能成為主日敬拜裡的詩選。另一方面,由於這些較具時代氣息的新詩普遍在表達上較為簡明直接,較多受年青一代的鍾愛,在教會裡造成了不少代溝和張力,這些「聖樂人」又試圖花上多番的功夫去「挽回」和教導這些年青的信徒,並指出教會不應為吸引年青人參加主日崇拜而削足適履,以時代曲風來作招徠其實是信不過上帝和真理本身的吸引力云云。套用前段的論點,我懷疑這些「聖樂人」其實連基本的神學和聖經應用也搞不懂。從來,音樂和文字本身只是載體,若能分別出來為主所用(這才是聖經中對「聖」的定義),領人到上帝面前得著真理和生命的改變,只要不使別人跌倒,便不應有聖俗之分。君不見聖經中文體的多元化嗎?主在世的講論和施行醫治的手法不也是很處境化麼?使徒保羅說得好:

我雖是自由的,無人轄管;然而我甘心作了眾人的僕人,為要多得人。向猶太人,我就作猶太人,為要得猶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雖不在律法以下,還是作律法以下的人,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向沒有律法的人,我就作沒有律法的人,為要得沒有律法的人;其實我在神面前,不是沒有律法;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向軟弱的人,我就作軟弱的人,為要得軟弱的人。向甚麼樣的人,我就作甚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林前9:19-23)

若使徒保羅今天仍有話向今日的華人教會說,會否是「向年青人,我就作年青人,為要得年青人;向現代人,我就作現代人,為要得現代人」呢?

若簡明直接的新詩甚或其他新興的媒體能讓年青人更樂意親近主,更活潑地敬拜主,我們為何硬要以我們所謂的經典來窒礙他們的表達?為要多得人,哪管那是流行音樂又還是棟篤笑呢?只要叫基督在我們身上顯大就是了。

見面

在使徒行傳二十章裡記載了使徒保羅跟以弗所教會的長老們依依話別的一幕,在保羅的臨別贈言中提到:「……如今我曉得,你們以後都不得再見我的面了。……」路加醫生在此章結尾寫了眾人的反應:「眾人痛哭,抱著保羅的頸項,和他親嘴。叫他們最傷心的,就是他說:以後不能再見我的面那句話,於是送他上船去了。」

上帝為人造了臉孔,這實在很特別。

今早祖母離去後,收到不少弟兄姊妹和朋友藉Facebook和電郵傳來的慰問,看著這些慰問,自問覺得不太傷感,心裡說:「各位有心咯!我還好,沒怎樣的。」可是當翻開自己的Blog,一看到昨天post上去那數幀去年此時為祖母拍的相片,淚水已不期然的淌著。有人說,在主裡的生離死別不應太傷感,因基督徒有的是永生的盼望,他日天家裡自會再見重聚。但聖經的話語實在實在,君不見昔日以弗所教會的長老們為著與保羅訣別也傷心痛哭嗎?

我又想起年初所譯的一闕歌詞:「幸世間仍存熱暖 友愛親恩美又善 從現世到百千年 不怕隔阻心相牽 深盼天家中再見 萬有主 讓我高聲唱 歡欣獻頌揚 給示尔!」

林前9──節制

距離上一次約書亞團契查經己經數週,趁還記得,記下一些要點:

有人以林前9:2以為保羅在這章聖經中欲為自己使徒的身份分訴,但若我們能留意到林前9其實夾在兩章有關吃祭肉的章節(林前8和林前10:14-33)之間,便不難看出林前9的重點應是「節制」(林前9:25),而這「節制」是有目標的(林前9:23-27)。保羅是想藉著自己在行使使徒權利和自由上的節制,勉勵哥林多的信徒在吃祭物的事情上不要濫用自由,要以「榮耀神而行」(林前10:31)為目標。林前10:33:「就好像我凡事都叫眾人喜歡,不求自己的益處,只求眾人的益處,叫他們得救。」正是林前9的反響。

若有人以此章聖經來作限制傳道人薪酬的理據,實是斷章取義。

林前1:4-9

約書亞團契自上月起開始查考哥林多前書,明天的週會將會是第二課(林前1:18-2:16)。

我想趁進入第二課前在這兒整理一下首課的要點。

林前是一卷常常被引用的書卷,尤以當中有關聖餐的記述、恩賜的運用、十三章的愛篇以至吃祭肉的問題在在都和基督徒生活息息相關。但要綜觀整卷書信的中心,便不能忽視第一章四至九節保羅的感恩祈禱。

我發覺新譯本較能準確地帶出原文的意思:

我因著 神在基督耶穌裡賜給你們的恩典,常常為你們感謝我的 神,
因為你們在他裡面凡事都富足,很有口才,知識豐富,
就如我們為基督所作的見證在你們中間得到堅立一樣,
以致你們在恩賜上一無所缺,殷切盼望著我們主耶穌基督的顯現;
他也必堅定你們到底,使你們在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日子無可指摘。
神是信實的,他呼召了你們,是要你們與他的兒子我們主耶穌基督連合在一起。

要留意的是第五節的「口才」(logos)、「知識」(gnosis)和第六節的「恩賜」(charisma)。保羅為哥林多教會滿有這幾樣而感謝上帝,但實情是,哥林多教會就正因為過份地著重這幾樣從上而來的恩典而引發種種內部間題,包括最為人知的分門結黨的分裂危機。保羅在之後的各章其實就是針對這三樣來教訓哥林多教會不能把這些原只用來建立信仰群體以預備迎見主的外加恩典本末倒置地高舉過於信仰的根基(保羅為基督所作的見證)、遠象(殷切盼望著我們主耶穌基督的顯現/在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日子無可指摘)、對象(神是信實的,他呼召了你們)和目標(與他的兒子我們主耶穌基督連合在一起):

有些人自高自大,以為我不到你們那裏去;然而,主若許我,我必快到你們那裏去,並且我所要知道的,不是那些自高自大之人的言語(logos),乃是他們的權能。因為 神的國不在乎言語(logos),乃在乎權能。(林前4:18-20)

論到祭偶像之物,我們曉得我們都有知識(gnosis)。但知識(gnosis)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愛心能造就人。若有人以為自己知道甚麼,按他所當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林前8:1-2)

恩賜(charisma)原有分別,聖靈卻是一位。……你們要切切的求那更大的恩賜(charisma)。 我現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們。(林前12:4,31)

林前4:8上正好是這段感恩祈禱的反響:

你們已經飽足了!已經豐富了!不用我們,自己就作王了!